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控制粮油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如何控制粮油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抑制农药化肥等产品的同步涨价,对此该怎么办?
第一、这一政策对农业生产者是有利的;
第二、抑制农药化肥的涨价,最终目的是为我们农民的土地着想的。近些年,我国土地板结、盐碱、沙化……这也是没有合理使用化肥而形成的原因之一。
第三、农业生产者应该增进自己的农业知识,走低碳农业道路!
工业生产者角度
第一、改革自己的经营策略,把传统的化肥,改为生物肥、有机肥。
既要提高
粮食收购价,又要抑制农药化肥的价格上涨,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要增加粮食的单价,同时要降低投入成本,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可现实情况是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就算这两个条件都达到了,农民就能实现增收吗?水稻、小麦等粮食国家下调了最低收购价,肯定是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依据国内外市场行情给出的指导方案,那么在此背景下农民该怎么办呢?个人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改善种粮品质。国家给出最低的粮食收购价是一种托底保护机制,并没有让农民必须按照指导价卖粮,就像超市里卖的大米,价格有低的也有高的。如果品质不好,就算价格再便宜,消费者也不买账,就像五常大米,虽然价格高,但依旧培养了很多忠实的消费者,种植优质品种的还会在乎最低收购价吗?调高调低都没什么影响,品质好才是根本。
2、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既然农药化肥价格持续上涨,那就考虑少用或者不用,改用其他的替代品,农药化肥使用的多,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对身体健康不好。农村原来种田地都是以农家肥为主,猪粪、牛粪等都是抢手货,加上草木灰等,种出来的粮食吃起来味道比现在好,有粮食的自然香味在里面,也可以卖个好价钱。
3、提高机械化使用水平,发展农业现代化。同样的大米,为什么国外进口的价格比国内的还低,很多农民有这样的困惑,这么低的价格能挣钱吗?可现实是可以挣到钱,因为他们的种植方式、管理方式跟我们有差异,机械化水平比较高,亩产的产值增加了,成本被均薄了,利润空间加大了。所以农业现代化是将来发展的主流,原来七八个个人干的活将来只需要一个人搞定,这样省出来的就是赚到的利润。
4、抱团取暖,发展农民合作社。农民恐怕有切身感受,如今种粮单打独斗不行了,得抱团取暖,才能在市场中有话语权,近些年很多地方成立的合作社,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农药化肥等物资可以与厂家直接采购,卖粮时又可以定价格。
5、挖掘农耕文化,农业旅游相结合。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的火热,不妨换个思路来种粮食,有些地方已经在尝试,让城里的家庭来体验种粮,割水稻比赛等搞一些体验活动,游客乐在其中,自己粮食也卖掉了,还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当然,发展乡村旅游,宣传农耕文化,需要当地的政策扶持,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否则就可能不能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不能一直按照原来的思维方式,得转变观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别人的成功可以借鉴,但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路,这样才能在广阔的田野里发挥才干。
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又抑制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同步涨价,标题的本意是想既降低农民的种粮成本多增加收益,但从国家层面上讲,如果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则会增加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而如果抑制肥料农药生产企业涨价又会如何呢?去年国家关停了许多中小化肥生产厂家,留下的是实力强又是纳税大户的企业,在企业生产成本上涨的情况下抑制其产品涨价的可能性极小。肥料就如同是粮食的"粮食",二者价格虽无必然的关联性(肥料涨价粮食未必涨价,同样粮食涨价肥料也未必同涨),但想达到既上涨粮食价格又要抑制肥料农药同步涨价的目的,却也难以两全齐美。相比较发达的外国,中国农民家庭种植面积少、科学种田素质低,是导致种粮成本高、收益低的主要原因(最近新闻报道,今年我国将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小麦,从中可知外国粮食生产成本低于我国)。农民要想种粮致富,一是要进行规模种植并对生产出的粮食进行加工增值。二是种植高产优质的良种作物,生产优质农产品供应中高端市场。三是肥料、农药价高可以倒逼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提高自身科学种田素质的积极性,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等方面发挥自身潜能,也有利于落实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另外,如果有条件的可直接从肥料生产厂家购买,能节省部分费用。综述,只有提高农业科技素质,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才是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有效途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控制粮油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控制粮油价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